11月28日,外高桥造船建造的全球首艘40万吨级智能矿砂船“明远”号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该船的顺利建造标志着中国智能船舶研究和建造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奠定了海兰信在全球智能航海领域的重要地位。 两大硬门槛,海兰信成为唯一入围配套企业 2016年,中船集团旗下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外高桥造船、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CCS、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业界领军单位,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承接智能船1.0专项研发,从此,海兰信公司成为唯一一家入围国内配套企业。 海兰信集团副总裁覃善兴在接受国际船舶网专访时非常自豪地表示,“成为唯一入围的国内配套企业非常难得,因为入围的硬门槛很高,一是相关产品需要具备齐全的国内外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二是产品要有批量的实船应用案例。而海兰信是国内唯一同时满足这两大条件的导航系统制造商。”“海兰信的相关导航产品系统都获得了DNV-GL颁发的EC证书以及CCS颁发的型式认可证书,公司拥有完备的生产线,可以自主生产雷达、自动舵等全套核心导航产品,相关产品已经在几百艘船舶上得到实际应用,这在国内是唯一的。” 据了解,在“智能船舶1.0专项”中,海兰信负责牵头“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课题,还主要承担了全船网络平台的开发工作及负责船船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参研了仿真验证等课题。海兰信将和上海船舶设计院主导制定出国内第一部全船信息交互标准,为智能船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套智能航行系统,首次实现开阔水域自动避碰驾驶 11月14日,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船矿砂船成功完成海试。航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船所有智能系统的功能均达到科研任务要求。其中,由海兰信提供的全套智能航行系统也获得船东、中国船级社(CCS)和DNV-GL的一致认可。 为了这艘智能船舶,海兰信在已有综合导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智能船舶1.0专项的智能网络平台、智能信息平台以及相关智能功能的研究,通过开展海洋环境及航行态势的综合感知、船舶航线与航速综合优化以及避碰辅助决策等技术研究,开发出具有感知、决策及执行功能的船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实现船舶航速及航迹的自动控制,实现开阔水域的自动避碰驾驶,并完成实船示范。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对船舶报警的统一管理,满足了DNV-GL的NAUT-OC一人桥楼的规范要求,这在中国也是第一个能够满足该规范的导航系统。 据了解,此次试航首次具备开阔水域辅助避碰决策功能,可向船员提供避碰建议,帮助解决船员误操作、漏操作等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问题,为下一步实现船舶自主避碰奠定技术基础。 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智能航行系统可以自动根据气象、船舶特性和航行任务对航线进行规划及综合优化,并和智能能效管理系统配合,实现对航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的提升。 覃善兴表示,“此次海兰信主要负责智能航行系统,这也是智能船舶最重要和最典型的一个应用,海兰信智能航行系统类似百度、高德的导航系统,可以在开阔海域船舶实现自动避碰,科学合理的自动规划航路和航速,能够针对每次航行任务,结合气象海况和船舶自身的特性精确规划航线,实现经济安全的目的。目前,国内也只有海兰信一家同时拿到了中国船级社智能航行系统N智能符号和DNV-GL相关智能符号。” 加强大数据研发投入,实现弯道超车 此次智能船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包括首次提出并实船应用了“平台+应用”的理念,即网络信息平台统一完成全船感知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并向各智能系统提供操作环境数据,解决了全船信息重复采集、信号标准不统一、船舶系统扩展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首次实现船船通信,解决了海上船与船之间直接通信的问题,为将来实现实船避碰铺平道路;实现船岸一体通信的轻量化传输等功能,将数据压缩加密后回传岸上,为未来岸基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海兰信之所以能够在智能船1.0专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源于公司多年来对实现中国自主导航系统这个目标的坚持不懈地追求,以及对雷达、操舵仪等船舶导航的关键技术的重视及持续投入积累。公司成立18载,已在智能航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导航整体解决方案、机舱自动化、船岸一体化产品体系,推出了包括智慧桥·综合导航系统(INS+)、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VMS+)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通过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了船舶配套设备与系统的自动化率,这对船舶运行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海兰信一直持续推进着船舶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 2015年,海兰信推出“海兰云”(Hi-Cloud)概念,主要是为了解决船岸一体化的技术,为船岸一体化方案搭建一个信息中心框架,助力公司既有产品的更新、维护、检验及大数据挖掘,也为船东创造价值。除了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外,“Hi-Cloud”还有提供船舶设备状态监控与远程诊断、趋势分析、数据分析、船队管理、智能化船务信息管理等服务。‘Hi-Cloud’更像是一个管理平台,旨在使变得更‘聪明’的船舶的管理更简单,让船东对船舶管理更扁平化,航管与物流、营运协同,实现全程透明,提高船东的竞争力。 海兰信的另一个船舶综合机舱监控报警系统Evolution V5,能够实现对轮机设备不间断地数据采集、监测和对各类泵组、阀门和风机等辅助设备的控制;能够实现液货管理和电站管理。能够通过远程网关使岸上办公室更加方便地对船舶设备信息进行远程访问和远程诊断,为船员提供远技术支持,其系统具备成熟的远程通信功能。该产品线的引入将海兰信智能船舶的版图从智能导航延伸至机舱设备,成为海兰信“航海智能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兰信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船岸通信系统、复合雷达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通过海兰云(Hi-Cloud)船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智能船舶综合解决方案。 覃善兴表示,“海兰信最早是做船舶数据记录仪VDR,因此非常熟悉船上的各种数据,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和救捞局、中远、还有台湾船东合作开发船岸信息一体化信息系统,并且有了成熟的应用,这也为此次智能船舶的成功交付打下了基础。” “海兰信在智能船舶方面一开始就是从导航起步的,因为欧洲和日本的导航产品都比较成熟,这个市场格局已经相对固定,所以只有通过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才能够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这几年我们除了在导航领域加大投资创新,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海兰信这些年一直在加大数据的挖掘加大投入,为此公司未来计划在武汉单独成立智能船舶研发中心。” 坚持合作共赢,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 “这次我带队上船除了表示我们对智能船的重视,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到一线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合作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开发打下基础。”覃善兴表示。 事实上,在智能船舶的开发过程中,海兰信始终坚持合作共赢。 早在2015年,安盛船务成功在第一艘智能船舶“安吉204”轮上完成了与海兰信共同研发的船队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同年12月上海国际海事展期间,与上海安盛汽车船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船队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发、应用方面强强联手,可谓意义深远,促使我国航运企业在船舶管理方面迈入“智能时代”。 2017年12月4日,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首届成员大会召开,海兰信成为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唯一一家配套企业。12月5日,在上海国际海事展上,与全球第一大卫星链路供应商SpeedCast和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的硬件制造商Cobham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心、舒心的体验,并享受数据的智能化服务。 2018年3月,海兰信与扬子江船业签署《基于智能船与智能装备的合作协议》,双方合力推动智能船装备标准制定、获得权威船级社证书,推进造船企业从建造传统船舶向建造智能船迈进,推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 12月27日,与外高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智能船整体解决方案的实践、优化和提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覃善兴表示,集团在智能船舶业务领域不断探索、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和国内最优秀的船企合作,提升我国船舶行业设计、配套和建造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核心产品自主可控能力,抢占船舶技术发展制高点、提升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 后记 以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的高速发展正迅速、深刻的影响着所有产业。可以预见,智能化将成为全球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海兰信以“努力成为全球智能航海的引领者、中国智慧海洋的建设者”为愿景,深耕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系列产品,为我国船舶配套企业直面智能化挑战、抢占智慧海洋发展新机遇作了率先示范。围绕“国际化驱动本地化、资本驱动实业、军民深度融合相互驱动”的“三驱动”发展战略,海兰信在智能航海和智慧海洋两大业务领域深耕细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船舶智能化是海兰信长期坚持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多年的积累下发展了包括雷达、电子海图、操舵仪、HCS/TCS以及VMS等系统产品。全球最大智能船舶的成功交付将使海兰信在智能船舶系统技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让海兰信成为智能船舶行业当之无愧的领航者。 |